人工智能落地进程正在“换挡加速”
人工智能落地进程正在“换挡加速”,呈现出“政策—技术—场景—商业”四维共振的新局面:
1. 政策端:补贴、揭榜、沙盒三线齐发
北京对首次上架的通用智能体,单家最高补贴3000万元算力成本。
上海启动“揭榜挂帅”,攻关多智能体协同与群智涌现技术。
深圳福田已在240个政务场景部署DeepSeek-R1,整体效率提升20%,并上线全国首个“AI政务助手”。
关键词:地方政府由“观察者”变成“领投人”,把场景、资金、算力一次性打包推向市场。
2. 技术端:大模型“卷”完参数开始“卷”落地
星辰千亿参数、通义千问2.0、讯飞星火V3.0等通用大模型升级后,迅速下沉为行业大模型。
中国电信10+行业大模型已覆盖教育、交通、金融等场景,教育大模型把教师评卷工作量直接降70%。
汽车、钢铁、建筑等8大央企共建“九天·众擎基座大模型”,实现“一个底座+N个行业分身” 。
关键词:从“一个模型打天下”到“千模千面”,垂直数据+专业知识成为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的胜负手。
3. 场景端:智能体成为“数字员工”
个人生活:荣耀YOYO、夸克“AI超级框”实现“一句话点咖啡、生成证件照、取消自动续费”。
工业生产:一汽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的企业智能体OpenMind,把业务决策时间从小时级降到分钟级。
城市治理:联想“城市超级智能体”在武夷山、宜昌等地,可调度交通、文旅、医疗等跨域智能体协同。
关键词:智能体正从“能写会画”进化到“能动手、能跑腿”,成为B端降本增效和C端极致体验的“连接器”。
4. 商业端:2025被定义为“商业化大年”
产业规模: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已超5784亿元,企业数破4500家。
变现路径:商汤、科大讯飞等头部厂商2024财报首次把生成式AI收入单独列项,商业化收入占比快速抬升。
资本共识:中信智库判断本轮AI渗透速度“大幅快于互联网时代”,B端落地或超预期。
当政策补贴、技术蒸馏、场景深耕和商业闭环四股力量同时按下“加速键”,2025年正在成为AI史上“从能用到好用、从盆景到森林”的关键拐点。
-
上一篇:AI从“工具”变“伙伴”下一篇:没有了